別問蜻蜓為甚麼會討論這種領域外的東西,蜻蜓擅長的是Flash而不是AfterEffect阿!
好啦,事情經過是這樣子的,姊昨晚在和她朋友聊天,中間怎樣不知道(幹嘛沒事去聽人家聊天阿?)反正她朋友就在問一些關於AE表達是的東西,雖然說姊主要在用的軟體就是AfterEffect和PhotoShop,不過姊自己似乎也沒常在用AE的表達式。
也因為這樣姊昨晚就開始研究,不過才研究沒多久就遇到了瓶頸(也太快了吧?)。
蜻蜓現在才知道,對於那種不常接觸(或從沒接觸)程式碼的人來說看那些東西是很"苦手"的,雖然說是不同東西不過程式碼說來說去還是那樣,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點點交集(好比說條件判斷式),所以蜻蜓勉勉強強看得懂一些,也可以幫姊做一點"翻譯"(姊基本上是網路上找一段程式碼後就直接Ctrl+C和Ctrl+V全部移過去,至於弄了些甚麼完全不知道,好比說複製了一長串開頭有加"//"的程式碼)。
那天晚上在研究的就是wiggle這個東西,由於對AE非常陌生(蜻蜓是AE門外漢),所以下面只是蜻蜓的一些心得,如果要找相關資料請自行去google。
wiggle這東西的功用就是使一個物件做晃動,好比說在一棵樹上寫:
wiggle(2,50)
意思就是這棵是每2秒會隨機在X軸或Y軸移動50pixel,這是基本寫法,進階一點可以改成這樣:
[wiggle(2,50)[0],value[1]]
這樣就變成同樣效果,但移動時只限在X軸。
上面這一段程式碼中,中括號裡的數字就是表示針對的座標,如果是0就是指X軸,1是指Y軸,如果必要也可以寫2去控制Z軸。
當然還有更多的變化,就看你對AE表達式的了解有多少了,深入了解了還能做應用那你就是AE達人了(笑)
雖然說是領域外的東西,不過牽扯到程式碼這東西多多少少還是有讓蜻蜓產生一些興趣呢。